生物除臭劑,20世紀5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新興除臭技術,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代謝活動降解惡臭物質,將其氧化成無臭、無害的最終產物,達到除臭的目的。生物除臭早在1957年就在美國獲得zhuanli,70年代后,各國開始在這一領域開展廣泛的研究,其中美國、日本、德國取得的成就最為顯著,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除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裝置設備及操作工藝條件等。80年代以來,已有各類植物除臭設備開始運用于石油、化工、屠宰、污水處理等實際中并取得明顯效果。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其微生物成分針對消除臭源中的這些臭氣分子的化學品,其作用下所形成的生物分解層將抑制腐敗菌的生長與繁殖,杜絕臭味氣體的產生。從而達到處理這些生活中產生的臭味問題。
臭味控制原理及方法
選擇控制的方法需考量臭排氣流量、臭味成分、濃度、溫度、去除效率等因素,臭氣處理技術分為物理、化學、生物等三大類,一般可用單一技術或二種以上技術組合來完成單一臭氣處理工作。常用的物理法是活性碳吸附或水洗,化學法是化學洗滌、焚化,生物法則包括生物洗滌、生物滴濾、生物除臭劑投放等。
活性碳吸附法
活性碳是一種很普遍的吸附劑,常使用在低濃度臭氣成分的處理,可以有效除去烴、氯烴、氧烴(甲醛除外)等臭味。這個方法是把有機物吸附在多孔固體表面上而去除臭味。吸附操作溫度宜維持在攝氏40度以下,但若廢氣含有大量水分,活性碳表面會因水汽凝結,而使污染物質吸附效果不佳。此外,灰塵、煙霧、雜質等也會影響吸附效果。
化學洗滌法
化學洗滌法是藉由氣液接觸,使氣相臭味成分轉移至液相,并藉化學藥劑與臭味成分的中和、氧化或其他反應去除臭味物質。典型的化學洗滌設備內部多放置大表面積的充填物,以增加氣、液接觸效果,吸收液從塔頂往下流,廢氣向上噴,臭氣與吸收液經充分接觸而反應去除。
可用化學洗滌法處理的臭味物質,包括有機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有機酸及少數(shù)含氧碳氫化合物等。一般而言,鹼、酸性臭味成分可分別使用酸、堿性溶液中和,不過這方法只能把臭味分子轉成鹽類以利于吸收,須再用其他方法把臭味成分破壞或回收。
生物除臭法
生物法是把氣相中有機物傳輸至液相或固相生物膜,由微生物吸收并把它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等最終產物。
生物除臭劑的出現(xiàn),意味著化學除臭劑正在一步步退出歷史的舞臺。化學除臭劑無論是氣味掩蓋法還是化學反應法,都不能徹底消除臭味的根源,因為化學除臭劑并沒有杜絕臭源產生的根本。而生物除臭劑則采用有益微生物菌培育技術進行除臭。
生物除臭劑作用原理是利用多種培育出來的有益微生物菌附著在臭源表面,通過微生物代謝及其代謝產物形成生物分解層,在短時間內產生抗氧化物質,抑制腐敗菌的生長與繁殖。作用完成后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